6月7日,“小红村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启幕。“小红村大会”汇聚了全国各地50余个具备新形式、新业态、新经济的乡村,旨在帮助乡村解决青年人才、市场资源短缺或不匹配的“链接”需求,同时让这些“小红村”成为城市青年的创业场,通过“村招”促成“小红村”招人、招商(中小微业态)合作。
“之所以把大会选址落在安吉,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感受到安吉对青年回乡创业就业的欢迎态势,这对于城乡要素的流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红书公益“小红村”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出去的“新乡村” 链接更多年轻人
为了让50余个“小红村”展示自己的特色,此次大会设计了小红村展区,以期促进乡村与年轻参与者的互动,展现乡村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和新文创的魅力。
小红村展区根据乡村新经济模式的不同发展方向,分为野路子、土生土长、一手好活、全村出道四个板块。
来自新疆喀什的莎车巴旦木、大樱桃摊位旁,身穿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边载歌载舞,边热情地招待客人试吃。竹扇、苗绣、农民画等非遗作品被设计成精美文创,陈列在摊位上等待挑选。展区里还出现了大蒜咖啡等创新产品,吸引来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贾雨慧是四川省简阳市石钟镇前锋村的代表人。据她介绍,前锋村曾是一个传统村落,以出售苗木为主要产业,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有限。
2024年进驻前锋村后,他们寻访了简阳当地农民画艺术家,联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青年学生,在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加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鲜元素进行创作,将农民画和潮玩文化结合起来,推出民间文创IP。
在摊位现场,他们将农民画图案设计、拼贴在草帽上,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拍照“打卡”,也有乡村研学团队来到现场洽谈合作,希望能选购一些农民画草帽材料包作为研学产品。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的代表人,戴超在摊位旁为顾客介绍他们带来的独创产品——大蒜咖啡。戴超说,高山村黑土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目前,该村有2000多亩蒜田,但销售路径单一。
“你肯定会想一个问题,大蒜加到咖啡里,会不会口臭?”针对这个问题,四川农业大学为他们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把大蒜内含有的硫化物去除,并对大蒜素进行提取,使大蒜的辛辣味变得温和。
他们调试了很多版本,力图达到最佳口感的同时保留大蒜素中的有益成分。最终,大蒜咖啡进入市场并广受欢迎,目前在位于高山村的线下咖啡店,大蒜咖啡一天的销售量可达300多杯。
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6月8日,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助力乡村发展,推动缓解乡村建设人才紧缺的困境,小红村“村招大会”在余村会场举办。
大会通过“你有我没有”“BOSS一分钟”“抽取福利盲盒”等游戏形式,由乡村代表人们上台深度展示乡村特色,传播乡村品牌,吸引年轻消费者、求职者和创业者。
大会现场,乡村代表人发挥自身才艺,通过各种新颖多元的表演形式介绍本村特色。浙江台州温岭市箬山镇里箬村代表人用一曲昂扬的唢呐介绍了当地渔民歌舞文化,浙江台州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代表人则表演了一首rap。现场还有来自新疆、云南、贵州等地的代表人,身穿民族服饰,如同一张行走的“乡村名片”。
来自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代表人的刘旭春带来了村里的特产荷花在现场分发,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眼球。三年前,刘旭春带着自己跨境电商的经历回村创业,快速摸索出一套适用当地的电商玩法。如今,仅他的个人账号就在小红书平台累积了8.8万粉丝,在新农人类别中名列前茅。
但村里的产业目前仍以农业为主,旅游业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村招大会为他打开了新的机遇。会上,刘旭春和来自江西赣州的代表人交流,发现双方村里的特产都是季节性的农产品,“我们在考虑,未来可不可以联动发展?”
与小红书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是安吉推动“青年入乡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安吉县在青创平台建设、政策制定、服务优化基础上,秉持“用青年语言对话、以青年思维谋划、为青年需求服务”的理念,落地“小红村”全国首个试点,15个村入选首批“小红村”,携手小红书公益共创主理人学院,发布集训课堂,形成青创项目大力发展生态。
安吉县引才增人专班(青年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红村大会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安吉将着力构建青年共创共建氛围,扩大青年基数,细化青年服务,培育青年社群文化,让青年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南璐/文 安吉县委组织部/供图)